当前位置:首页 > 娱乐 > 美国“碰瓷”,得到了什么

美国“碰瓷”,得到了什么

2025-11-10 22:39:16 [休闲] 来源:成都浪漫樱花丝足会所

  今年以来,碰瓷美国的美国对华策略出现了一个突出特点:碰瓷。

  从年初的碰瓷“气球”闹剧,到两周前精心塑造的美国防长“闭门羹”,再到上周密集释放访华消息,碰瓷美国一手施压制裁,美国一边故作委屈地把自己装扮成受害者,碰瓷一直在编写“自己很主动,美国中方不热情”的碰瓷情节。

  面对美国的美国碰瓷,国人难免有情绪,碰瓷催生出了干脆别见的美国想法,甚至也有疑问,碰瓷跟美国讲道理还有什么用?美国

  这样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,但我们更应该进一步思考,碰瓷面对碰瓷惯犯,什么才是最有效的应对?

  这段时间,美国振振有词地和中国讲“沟通”,赚足了眼球,拉满了腔调。

  最新的动向,是美方匿名官员爆料,称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在本周访华。

  四个月前,因为一枚“气球”扭捏作态,说来又没来的,就是布林肯。

  因为“气球”事件,美国国务院与中国交流受阻,外交工作难以开展。负责中国事务的最高官员华自强,直接宣布6月底辞职。他的顶头上司,美国副国务卿舍曼也做出了同样的决定。

  当时,《流浪地球2》正在热映,网友就讽刺道,“流浪气球”让美国风声鹤唳。甚至,还有点兵荒马乱。

  戏演过火了,把自己的饭碗都砸了。

  现在,美国再次释放沟通的消息,我们要看清它到底是“回头是岸”还是“本性难移”。

  就在访华消息释放后,美国媒体又刊发了一篇耸人听闻的文章,称中国要建设电子监听站监听美国军事基地,还拿此事与冷战对峙比较。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

  6月7日,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对布林肯访华的回应,只有一句话,“关于你提到的问题,我没有可以提供的消息。”若是真诚沟通,我们自然不拒绝,若非要碰瓷,我们姑且静观其变。

  就像我们最常讲的那个道理:看你怎么说,也要看你怎么做。

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。布林肯做戏并非偶然,美国的“戏精”也不止他一个。

  美国防长奥斯汀,戏也很足。

  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,奥斯汀跨越好几个席位主动来与中国防长握手,第二天却又称握手不能够代表真诚沟通,场外还把军舰开到中国家门口,拍摄中国军舰横切美舰的视频,渲染中国“威胁”亚太安全。

  事实是,中国的处置完全依法依规。

  究其本质,我们可以看清:

  每次一说要见面,美国就热衷给中国做局,营造出美国迫切交流的假象,与此同时,又在中国的原则底线问题上反复试探挑衅。

  这些美国政客的表演,可不是赚吆喝那么简单。

  美国想的,就是请君入瓮,等着拿中国的任何一丁点过激反应添油加醋,给中国扣一个“不负责任”“破坏全球安全”的帽子,再对中国上手段,让中国吞下核心利益被侵害的苦果,还落得一身埋怨。这一点,中国给美国讲得很清楚,美方没有资格和实力这么做。

  正所谓“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”。

  中美关系,中国看的是大局。见与不见,都是要维护国家利益。

  面对缠着我们惹是生非的美国,我们的姿态很坚定:不可能一面说要见面,一面打压遏制中国。

  谈归谈,做归做,不仅解决不了问题,还会适得其反。

  碰瓷,需要抓手和“流量”。

  美国碰瓷最想演给谁看?正是中国周边的邻国。

  两周前,表演与中方握手的一出戏后,奥斯汀紧接着又面向亚太国家,重复“中国威胁”,声称要在亚太增强军事部署,保护盟友免受“威胁和压迫”。

  讽刺的是,可能自知招人厌,在美国国防部网站发布的奥斯汀发言文字稿中,标题偷偷从《美国在印太地区的领导力》变成了《印太地区的共同愿景》。

  不管怎么遮掩,美国用军事手段当重头戏介入周边、碰瓷中国早已成了套路。但历史也告诉我们,这样的路数不会成功。

  2012年,美国正式提出“亚太再平衡”战略,当时提出这个政策的,就是美国时任国防部长;地点,也是香会。结果,2017年,美国前助理国务卿董云裳直接宣布“亚太再平衡”战略正式结束。

  5年沉浮,折戟沉沙。用军事碰瓷,草草收场。美国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,学点道理。

  那5年,美国在做什么呢?

  裹挟周边国家以参与军演等方式,碰瓷中国,让地区生乱。南海争端、钓鱼岛问题等,就是美国这段时间留下的坑。在美国公开支持、直接导演下,中菲之间甚至还发生了所谓南海仲裁案。

  讽刺的是,2016年快出仲裁结果时,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三世就下台了。新上任的杜特尔特是个明白人,一上台就说南海仲裁没用,并很快访问了中国。第二年,他再次访问中国。

  在第一次访问中国时,杜特尔特说,是时候和美国说再见了。在第二次访问中国前,他说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将造福菲律宾人民。

  当美国的军舰开始频密驶向南海兴风作浪,碰瓷中国时,中国面向周边、面向世界提出了“一带一路”倡议。

  中国一直在讲,共享中国的发展机遇,共享亚太的发展机遇。这话,美国显然没听懂。

  菲律宾总统访华的2016年,中国首次跃升为菲律宾第一大贸易伙伴。那次访华,菲律宾除了说出不让第三方介入南海之外,一口气和中国签了13个合作协议。

  2017年,“亚太再平衡”战略彻底溃败的那一年,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超过了5000亿美元,较上年增长了13.8%,这一增速超过中国对外贸易平均增速,并且在中国前三大贸易伙伴(欧盟、美国、东盟)中增速最快。

  美国为了碰瓷中国,给亚太送来的是危机,中国面向亚太始终讲的是发展。

  亚洲拥有辉煌的过去,四大文明古国亚洲有其三。但在工业化、现代化进程中,亚洲几度失落,甚至饱受凌辱。

  正是出于这样的共同历史,中国与周边国家最能理解彼此对发展的追求。

  回想当年,明知敌对势力可能的暗杀计划,中国代表也毅然登上“克什米尔公主号”,以视死如归的信念感,参加万隆会议。今天,中国与周边国家,正在以更坚定的发展信念,对冲挑衅。

  周边外交始终是中国外交的首位。发展的硬道理,始终是我们的共同语言。

  早在10年前,亚太地区就是世界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,发展的道理背后,我们每一个人都切身分享和感受到了回馈。

  今年以来,美国在中国周边,有点穷凶极恶的意思。

  又是推动北约东扩到日本,要求东南亚国家开放新的军事基地,并撺掇“美日菲”和“美菲澳”安全联盟。

  这换来的,是更加边缘化。

  正像一位亚洲国家总统几天前说的,今天如果有国家转而去向中国寻求帮助,大家不要感到意外,因为这个世界需要的东西很多,而美西方已经给不了了。

  美国碰瓷时,中国一直在讲什么?

  当美国带着火药味十足的“亚太再平衡”战略回到亚洲时,中国说的是,太平洋是太平之洋,合作之洋。

  当美国在南海、东海四处点火,扬言中国威胁时,中国说的是,在国土之外,中国在亚洲没有任何军事基地,没有任何驻军。

  当美国非要靠挑拨周边生事生乱碰瓷中国时,中国反复说的是,天高任鸟飞,海阔凭鱼跃,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。

  中国没有选择在美国碰瓷时,停下脚步,当场和美国争个高下。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相处方式,没有因美国挑衅从根本上偏移。

  中方反复讲的道理,反映的是中国提倡的亚太地区的主流认知——以共同发展对冲外部挑衅。

  何以“发展”?

  就在美国铆足力气挑衅时,东盟发起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(RCEP),两周前如期对全部15个成员完成生效程序。与之对应的,是中国已连续13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。

  其实,热衷军事碰瓷的美国这两年似乎也听懂了中国讲的道理,不再只是穷兵黩武,也在经济上做文章,拿出了印太经济框架。但谈了一年,依旧分歧重重。原因在于美国没有听懂的另外两个字:

  共同。

  美国经济决策的关键词,就是“排他”。这一点,中国提醒过,现在美国已经有前政要开始后悔,当初没有听中国的劝导。上个月,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设计者之一,约翰·桑顿,首次对外透露了一个消息。

  当年,跟桑顿一起耕耘中美关系的美国前国务卿克里称,曾收到中国邀请其“共建‘一带一路’”的提议,克里对此很感兴趣,但因为美国财政部的反对意见,最后未能成形。克里后来表示,没能接受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是其“一生中错失的最大政治机会”。

  美国不是没有人听懂中国天天讲的那句道理:找到中美相处之道,有利于中国,有利于美国,有利于世界。

  实际上,就在中国发起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同期,中方曾邀请美国加入刚成立的亚投行。但美国不仅自己拒绝加入,还阻止别国加入。

  日月不同光,昼夜各有宜。发展的机会不是用来施舍和支配的,而是大家共享。这是中美对于发展观的重要认知差。

  美国费尽心思,想的是扼杀别人的发展机遇,中国想的是共享发展机遇。

  当发展命运真正交织,心才会越来越近,才会不为一事所惑,不为一言所扰。

  这是中国面对碰瓷时,为什么始终坚持讲发展的道理。

  一时强弱在于力,千秋胜负在于理。

  亚洲事务要由亚洲人自己主导,但不可否认,美国依然在地区有一定影响力。

  当我们不可避免地面对碰瓷时,最终结果不在于一时一事、一城一池的得失进退。

  美国的时间在眼前,中国的时间在未来。

  来源:“玉渊谭天”微信公众号

(责任编辑:焦点)

推荐文章
  • 中国国防部:敦促菲方停止侵权挑衅和煽宣炒作

    中国国防部:敦促菲方停止侵权挑衅和煽宣炒作 中新社北京11月7日电 (记者 李纯)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蒋斌7日就近期涉军问题发布消息。他表示,中方敦促菲方停止侵权挑衅和煽宣炒作,否则只能是跳得越高、摔得越狠。有记者问,据报道,近期菲律宾持续拉拢 ...[详细]
  • 【民生调查局】始祖鸟,口碑塌了?

    【民生调查局】始祖鸟,口碑塌了? 编者按:这里是民生调查局,见人所未见,调查民生之变。关注你想关注的、你没关注的,调查你想看的、未看到的。中新网北京9月21日电(记者 谢艺观)始祖鸟惹了众怒。9月19日,始祖鸟联合艺术家蔡国强在西藏喜 ...[详细]
  • 浙江丽水“吸影力”特写:一场席卷全球的影像风暴

    浙江丽水“吸影力”特写:一场席卷全球的影像风暴 中新网丽水11月5日电(邵燕飞 傅飞扬 廖王晶)快门声声,连接五洲四海;画面定格,浓缩时代脉搏。浙江丽水摄影节,正以强大的“吸影力”,再次成为世界摄影艺术版图上的焦点——第六届国际摄影研讨会暨2025 ...[详细]
  • 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贸易同比增长7.6%

    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贸易同比增长7.6% 央视网消息(新闻联播):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,今年前三季度,我国服务贸易稳步增长,服务进出口总额59362.2亿元,同比增长7.6%。其中,出口26015亿元,增长14.4%;进口33347.2亿元,增 ...[详细]
  • 杭州迟桂花飘香 探访郁达夫小说《迟桂花》诞生地

    杭州迟桂花飘香 探访郁达夫小说《迟桂花》诞生地 中新社杭州11月7日电 题:杭州迟桂花飘香 探访郁达夫小说《迟桂花》诞生地作者 严格 曹丹时至立冬,一场雨后,浙江杭州桂花飘落,满城尽是桂花香。杭州植物园高级工程师陈晓玲介绍,今年桂花花期较往年推迟了 ...[详细]
  • 莫言:没有原创,AI的进步会大大减少

    莫言:没有原创,AI的进步会大大减少 中新网淄博10月13日电 题:莫言:没有原创,AI的进步会大大减少作者 周艺伟 王峰“AI创作势不可挡,而且能力越来越强大。但是毫无疑问,如果没有原创,AI的进步会大大减少。”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、诺贝 ...[详细]
  • “青春华章·青知讲说人”青春分享会在京举行

    “青春华章·青知讲说人”青春分享会在京举行 中新网北京11月5日电(记者 刘越)当青春的脉搏与时代的强音同频共振,当个体的选择汇入家国的江河,每一步前行都绽放出璀璨的光芒。11月4日,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、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指导,北京市委网信办 ...[详细]
  • 养老理财扩容如何影响你我

    养老理财扩容如何影响你我 本报记者 郭子源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地区扩大至全国,这将如何影响你我的养老钱?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的《关于促进养老理财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提出,养老理财产品试点与个人养老金 ...[详细]
  • “一带一路”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扩容

    “一带一路”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扩容 中新社三亚11月6日电 (孔令佑 郭超凯)2025“一带一路”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部长会议6日在海南三亚举行。记者从会上获悉,“一带一路”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扩容,7个国家以成员身份、 ...[详细]
  • “数字人刘邦”跨越两千年“现身”第三届汉文化论坛

    “数字人刘邦”跨越两千年“现身”第三届汉文化论坛 中新网徐州11月5日电 (唐娟 朱志庚)11月5日,第三届汉文化论坛在江苏徐州开幕。现场长约5分钟的开场短片上演了一场跨越两千年的“相见”视听盛宴。通过 AI新技术赋能,汉高祖刘邦——不再是古籍中静态 ...[详细]
热点阅读